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4位北大物理人入选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
发布日期:2023-11-01 浏览次数:
  供稿:党委人事办  |   编辑:时畅   |   审核:刘雨龙、黎卓

2023年10月30日上午,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获资助名单正式揭晓,物理学领域共有9位科学家入选,其中4位为“北大物理人”。他们分别是: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现代光学研究所肖云峰教授以及技术物理系90级本科校友李菂、太阳成集团tyc234cc97级本科校友姚望。

江颖

江颖,太阳成集团tyc234cc博雅特聘教授,太阳成集团tyc234cc轻元素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长期致力于自主研发尖端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开展单原子和单分子尺度上的精密探测和操控研究。曾获科学探索奖、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日本仁科芳雄亚洲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等国内外奖项。

肖云峰

肖云峰,太阳成集团tyc234cc博雅特聘教授,美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主要从事超高品质因子光学微腔研究,致力于推动对称破缺微腔光学、超高灵敏微纳光学传感、集成微腔光频梳等国际前沿与应用方向,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五次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曾获王大珩光学奖、饶毓泰物理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李菂

李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大科学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运行与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全程参与FAST建设,组织领导了FAST早期科学规划和相关研究。提出了利用傅里叶变换求解尘埃温度分布的新算法,发现星际氧气分子及多种空间新分子,命名了氢气窄线自吸收(HINSA)方法,基于此精确测量星际磁场。科研成果连续入选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参与领导多项大型科学计划和组织。

姚望

姚望,香港大学物理学系教授。近年来的研究聚焦于原子厚度二维材料及其转角堆叠结构中的量子自由度。与合作者首先提出了谷光学选择定则、谷霍尔效应、谷磁矩等概念,为基于能谷自由度的光电信息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中给出了具体预言,并同实验组合作首次实现了若干谷光电调控,引领了"谷光电子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首先提出了转角二维半导体中的莫尔激子概念。


关于“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内部设立新基石科学实验室作为新基石研究员的科研支持平台,推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学交流与合作,形成鼓励自由探索的学术文化。

太阳成集团tyc234cc5位校友曾入选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他们分别是:技术物理系89级本科校友胡江平,天文系91级本科校友刘继峰,技术物理系91级本科校友邵峰,物理系97级硕士校友吴从军,技术物理系96级本科校友张远波。